EN
×
09.26
2023
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揭晓
3月30日是国际医师节,经过历时近一年的筹备,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广州市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协办,广东省医师协会、广州市医师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粤……

3月30日是国际医师节,经过历时近一年的筹备,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广州市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协办,广东省医师协会、广州市医师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作为支持单位的2022第二届实力中青年医生推介发布会暨2023第四届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介启动会在广报中心举行。“2022第二届实力中青年医生推荐”当天重磅出炉,来自广东38家三级以上医院、48个临床专科的786名医生荣登实力榜。

在榜单基础上,《“一册在手 精准寻医”2022第二届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一本通》(以下简称“实力医生一本通”)在市民的期待之下同步推出。活动现场,升级版“寻医帮”正式上线,从选专科到挑选医生,市民均可通过指尖操作实现。未来,搭载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全方位融媒矩阵,广东医院最强科室和实力中青年医生将会进一步传播,深入基层社区。

省市医师协会代表、数十家医院院领导及科室负责人、实力医生代表、社区市民代表等超过300人以视频打CALL及莅临现场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份实力医生推荐的认可和重视。“老百姓就医超全指南”“这是造福父老乡亲的事情”“希望可以办下去,我们很需要这样的医疗信息”……发布会现场,社会各界纷纷传达了这一心声。

来自广东38家三级以上医院、48个临床专科的近2000名医生报名参与了遴选,共同参与这个以大数据来进行PK的舞台。他们通过个人基本情况、个人年工作量、医疗质量、科研与转化、科室指标五大“硬指标”同台比拼,经过大数据算法筛选、逻辑校验等严谨步骤,最终评出786名实力医生,涉及心脏外科、心脏内科、神经外科、妇科等48个临床专科,覆盖市民日常看病的所有临床科室。新增加的老年病科、男科等专科序列的医生,更是进一步关注了小众专科,方便市民精准就医。

实力医生推荐是“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活动的姐妹篇,本次荣登实力榜的医学界青年才俊,均来自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此前评选出的最强科室。从2017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推出首届广东医院最强科室以来,目前已有三届广东医院最强科室、两届实力中青年医生推荐的成果,从选专科到找医生一条龙服务,帮助市民自助就医,被喻为老百姓就医“秘笈”、居家必备“宝典”。

“我们将不断努力,让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王牌活动,在未来继续发挥作用。”面对现场社会各界众多来宾的期盼,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建立实力医生健康联盟,让更多广东医院最强科室和实力中青年医生通过我们的媒体平台,全方位向公众传播健康知识,为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而努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786名实力中青年医生是如何评选出来的?评选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根据参评要求,本次评选参选对象年龄要求是“50周岁以下中青年临床骨干,获得副高(含)以上职称”,参选者提交2021年年度数据,其中新增加的学术科研指标要提交2019-2021年期间三年数据,需在“本科室担任医疗组长或带领下级医生主管一组病床的诊疗工作”。

其次,参选的医生必须是来自第二届或第三届广东医院最强科室(含提名科室)的医生。

最后,用大数据选出实力医生。

大数据评选的方式在国内各种医生评选活动中并不多见。要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很大程度来自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在收集数据时,我们坚持科学性、可获得性、准确性、可持续获得四大原则。”庄一强介绍,在征集数据过程中,不接受科室或者医生个人的报名,医生数据需由医院统一提交,确保先经过院方审核把关。

纳入最强科室数据比对

据介绍,评选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五大板块:个人基本情况、个人年工作量、医疗质量、科室指标、科研与转化。本次评选依然着重强调医生临床能力,科研与转化指标占比并不高,一定程度上也综合评估医生的科研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大数据团队发现,医生的临床数据差异较大,“有的时候是统计口径不一样,有的统计手术数据,有的把住院手术数据填报上来,有的把门诊小手术的数据也囊括进来,这就容易有数据差异。”为此,大数据团队采取逻辑校验的方式,并且将最强科室的数据纳入进来比对,层层把关,确保逻辑校验的准确性。

从2022年4月启动,这场评选历时近一年,先后经历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逻辑校验、数据补缺、数据清洗)、大数据算法、复核等阶段,力求客观公正,评出新一批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

这批新上榜的近八百名实力医生,除了是未来广东医疗力量的生力军,更是有能力有热情做好大众科普的专家,一系列医生参与大众科普的融媒产品将逐步推出。

发布会首发了由三位“实力中青年医生”主演的公益宣传片《实力医生:为生命“解题”》,向公众展现当代医者锐意创新、勇于“为生命解题”的情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一院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匡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助理、乳腺腔镜中心主任苏士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眼科诊疗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进分别从肝癌、乳腺癌和眼病临床诊疗的痛点切入,阐述面对病人们提出的层出不穷的难题,医生们是如何投身科研,通过不断的创新攻坚和医工共创融合转化,从“一个人上路”到一群伙伴群策群力,让科研成果和创新科技转化落地,帮助患者以更小代价战胜疾病。他们以亲身经历指出,医学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而无论医学如何发展,着眼点和目标始终是人,一切为了病人。他们呼吁医生们一起为生命解题,为健康中国的实现而迎接挑战。

接下来,还将在广州日报健康周版面推出《实力医生讲科普》、健康有约视频号推出《秒懂健康》等系列专栏,让这些有实力的医生参与大众科普,共同为市民服务。

《广州日报》2023年3月31日 A10-A11版

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作为此次活动的支持单位,始终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重点支撑医疗器械前沿领域创新,帮助中国患者以更小代价战胜疾病。多位登榜的实力中青年医生在创新中心展台驻足,深入询问了解创新中心,沟通临床治疗现状和需求痛点,交流医械研发创意与产业转化前景。

IHM创新中心:新一届“实力中青年医生”榜单集中展现了广东医疗生力军的实力和风采,786位上榜医生都是“多边形战士”。在临床一线,他们是治病救人的医者,走出病房,他们依然心怀患者,在实验室潜心科研积极探索,与各界积极合作助力创新。他们也是医疗科技发展的推动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期待这项活动越办越好,让更多的实力医生被发现,被看见!

未来,创新中心将结合医工共创交流会、《实力医生健康60秒》系列科普视频等形式,促进跨界沟通与互动,进一步挖掘临床痛点,助力更多创新科技在临床的应用转化,以共创为起点,开启合作,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