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02.18
2023
找准临床痛点,研发更适合中国患者的产品
2月18日下午,IHM创新中心与广东省医院协会联合主办“IHM创新医疗器械医工共创交流会——运动医学专场”。多位临床专家、高校教授、科研工作者、产业工程师和投资……

2月18日下午,IHM创新中心与广东省医院协会联合主办“IHM创新医疗器械医工共创交流会——运动医学专场”。多位临床专家、高校教授、科研工作者、产业工程师和投资人来到现场,聚焦运动医学领域,分享临床诊疗现状和痛点,交流前沿技术成果,分析市场准入形势。讨论中,参会者们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成果转化为目标,充分交流碰撞,在相互启发中获得新思路。

IHM:医械成果转化要走通“最后九十公里”

IHM创新中心主任袁玉宇分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看法,并介绍了创新中心的医工转化模式。袁玉宇认为,过去常说“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但医疗器械创新研发从最初的临床需求挖掘,到最终形成可以面市的医疗器械产品,还需要解决很多环节问题,不只有“最后一公里”,而是需要走通“最后九十公里”。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公共创新平台和可持续的创新生态与机制。他表示,IHM创新中心能够在医疗器械开发全流程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支撑。

广东省医院协会:加强医工融合 共推产医协同创新

广东省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敏涓认为,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应当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加强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产医协同创新,是促进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据介绍,广东省医院协会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医疗机构和医生群体科研创新提供平台与支持,共同为医械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临床需求:需要更适合中国患者的创新产品

主题分享:运动医学的临床创新之路

主讲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  李卫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宋斌

著名运动医学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李卫平率领团队在会上分享了创建广东第一个运动医学专科的临床创新之路。该院运动医学科团队长期为国家和广东省队的运动员们提供医疗支持,曾经医治过包括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运冠军、全国冠军等在内的百余名体育精英。

李卫平说:“目前部分国产运动医学产品,例如人工韧带是按照国外标准进行研发生产的,不太适合中国患者的治疗需要,导致在国内临床使用上还存在很多缺陷。”他表示,特别希望未来能够进行相应技术改良和创新研发,生产出满足我国患者治疗需求的创新医械产品。

宋斌详细介绍了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损伤修补、软骨损伤治疗、踝关节不稳的诊治、肩关节肩袖损伤和肩关节脱位的诊疗等临床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在相关器械耗材创新转化上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他表示希望尽快推动临床急需的创新技术成果早日进入临床应用。

技术探索:准确掌握临床痛点 找准研究方向

主题分享:运动医学领域前沿科研技术成果介绍

主讲人: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院长/教授  张超

“对于高校科研团队而言,能够获得与临床一线专家面对面深入探讨临床痛点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机会非常难得。”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超教授在介绍中大骨科材料与植介入器械转化研究团队的技术研发成果和攻坚方向时感慨道。

团队成员王佳力、肖林、宋剑、贾昭君、林倩明、全昌云等老师们分别就在研的镁界面螺钉、PET人工韧带、可降解骨水泥、抗炎镁合金植入物、快速止血海绵、软骨组织工程等技术成果作了讲解分享。张超教授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推进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共同研发能够让中国患者受益的“爆款”产品。

产业洞察:深入挖掘运动医学细分领域再创新

主题分享:运动医学创新器械市场准入形式解析

主讲人:IHM创新中心市场准入顾问  蒋磊

“在运动医学领域,目前外资品牌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头部厂商市占率合计超过80%,国产品牌合计仅占8%”。IHM创新中心市场准入顾问蒋磊从产业界视角出发,深入解析了当前运动医学创新器械的市场准入形势。他表示,中国运动医学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相继出台多项鼓励创新产品发展的利好政策。未来,国产运动医学品牌突围,可以考虑向细分领域进行深入挖掘再创新,形成重大技术突破,从而推动中国运动医学市场逐步走向成熟。